关于报送《河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十五"规划》的函

基本信息
  • 发文字号豫劳社办〔2001〕53号
  • 效力级别地方文件
  • 时效性现行有效
  • 发布日期2001-11-27
  • 实施日期2001-11-27
  • 发布机关河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正文

  河南省政府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根据《河南省信息"十五"规划》修订工作协调会精神,我厅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组织修订编制了《河南省河南省政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十五"规划》,请审定。

  河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十五"规划

  一、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发展现状

  社会保障

  全省养老保险信息化建设从1992年起步,一开始就坚持全省统一发展方针--统一应用软件、统一系统平台、统一业务规则,并狠抓应用系统开发、基础建设和技术人才建设。

早在1998年,全省局域网覆盖率就达到了市级100%、县级82%,建帐户率100%,帐户电话查询率80%;目前,全省共有微机1246 台,计算机专业人员283人。

统一应用软件随着业务发展不断升级完善,,推广应用到了全省18个市地和131个县市、区,建立了基础数据库,规范了以个人帐户为核心的业务管理,大大提高了全省养老保险信息化水平。

2000年,省社保中心又开发了基于小型机、大型数据库、广域网络环境的新一代应用系统,并已在省中心得到了很好的运行。

但由于资金问题,向市、县推广并建立全省广域网的计划暂时难以实施。

  全省医疗保险信息系统建设起步较晚。

目前,省医保中心局域网建设已完成,应用系统开始使用。

按计划将与省直定点医疗机构、参保单位及市级医保中心联网。

在131个统筹地区中,16个市已经建成管理系统,其中80%与定点医疗机构联网运行,医保业务基本上实现计算机管理。

县级系统建设很不平衡,洛阳、安阳等所属县区90%已投入使用,平顶山、南阳、焦作等地投入运行的有50%,其它很多县区仍然依靠手工操作。

各医保机构信息化建设进展缓慢,一是受资金条件的影响,二是认识不到位,三是医疗保险管理的复杂性高。

  失业、工伤、生育三项保险信息化建设较为薄弱,工伤和生育保险多数依附于养老应用或医疗应用上,失业保险的应用建设基本上是空白。

  劳动力市场

  全省劳动力市场信息化工作正处于起步阶段。

在硬件设施建设方面,省职业介绍中心以及郑州、洛阳两市已经到位,安阳、开封、新乡三市正在筹划,其他市基本上还是空白。

在应用系统建设方面,省中心建立了劳动力数据库,还开办了劳动力资源网站;洛阳使用了"劳动99",但在软件成熟性和售后服务上问题较多,现已近于瘫痪;郑州市的应用系统运行正常,但在统计分析、综合月报季报、信息实时发布、同城实时联网、数据共享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开发。

  其他

  办公自动化、电子政府以及其他专业信息化工作开展得很少,基本上处在自发的、无序的低层次阶段。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信息化意识淡薄。

由于知识结构和传统工作方式等原因,对信息化的认识程度参差不齐,多数地方没有把信息化放在其应有的重要位置,信息化建设必需的经费、人员、机构、设备、场地、培训等得不到落实。

  2.信息化人才严重不足。

随着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的不断发展,传统手工操作方式远不能满足现代信息管理的需要,要适应管理手段的疾速变革,就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信息人才队伍。

目前信息化的迫切性与信息化人才严重不足之间的矛盾是阻碍信息建设的主要矛盾。

既便是在已有的技术人员当中,也还存在着层次偏低,知识更新速度慢的问题。

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着诸多原因,一方面,在机构、编制上滞后于实际需要,不能及时招进人才;另一方面,在人才资源缺乏、任务繁重、高智力劳动强度大的条件下,现有的薪酬制度与市场价格和劳动价值极不适应,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

  3.信息化建设资金匮乏。

信息化的启动与发展需要持续投入大量资金。

而实际上,国家财政没拿钱,地方财政支持寥寥,可谓杯水车薪,劳动社保系统本身又无力投入,各地只好千方百计从银行筹借资金,但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也绝非长久之计。

由于资金短缺,已经试点成功的新一代养老保险应用软件无法推广;医疗保险应用系统正在试点;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还没有应用软件;劳动力市场也存在应用系统薄弱的问题。

总之,全省普遍存在设备技术陈旧、应用软件落后、整体发展不协调现象,信息化建设的连贯性被打破,经过努力提升的技术,因缺少后续资金,无法推广应用和进一步开发。

另外,专业人员接受新技术培训、必要的经验交流、大量的技术资料占有等都因资金问题而大大受限。

  4.重复建设资源浪费。

由于机构体制方面的历史原因,企业养老保险、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以及劳动力市场等的信息化建设条块分割,从主机设备、数据库系统到应用软件,在全省范围内存在较为严重的重复建设,这就进一步恶化了资金短缺问题。

实际上,经过有机整合,整个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应该能够实现广域网设备、通信信道、中心主机、数据库、部分应用、部分基础数据的共享,避免重复建设,有效利用资金,走上健康协调发展道路。

  5.社会公共信息服务效能低。

一方面,大量的政策法规、数据资料未被电子化,无法社会共享;另一方面,已经电子化或正在电子化的五项保险业务的基础数据和劳动力市场的数据,因机构体制方面原因和信息系统分别建设原因而不能有效畅通,给用人单位和个人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不但加大了管理成本,而且违背了信息化发展的根本趋势和目的。

  6.缺少统一规划和统一标准。

信息化在低层次上重复建设,技术标准不统一,数据难以共享,信息化建设的局面混乱,且存在很大盲目性。

其原因一是无专门机构进行统一协调、规化、组织,造成多块分割、各自为政;二是由于制度改革发展的历史原因,各项制度改革开始时间不同,相应地信息化建设起步有早有晚;三是信息化建设滞后于制度改革,且由于制度上的不统一和管理上的不规范,给信息化统一标准制定造成了困难;四是很多部颁标准出台不及时,各地先行实践的结果必然是五花八门。

同时,劳动保障信息化的专题研究也较为滞后。

比如,在网络广覆盖的今天,对社会保障卡是否仍采用IC卡问题缺少科学论证,存在盲目上马,标准混乱现象,这样不仅会造成巨额浪费,而且还大大增加了系统建设和管理维护的复杂程度。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方针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一方面,全球信息化浪潮已经迅速漫延到每个角落,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公众对政府提供服务的社会化、电子化程度要求愈来愈高。

客观形势迫切要求劳动和社会保障实行科学的、高水平的信息化管理,尽快摆脱陈旧的手工管理模式,告别统计不准、监控不力、决策不明的历史。

另一方面,目前的信息化工作还十分落后,与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在认识、组织机构、人才培养、资金、政策上面临着诸多困难。

形势与现实要求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开阔思路,抓住机遇,果断决策,实干五年,实现我省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工作的飞跃。

  一指导思想

  立足省情,抓住机遇,把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化放在重要位置,实施信息建设一体化战略,以信息化促进政策制定科学化、管理实施规范化和信息服务社会化。

加强规划,落实资金,注重制度建设和人才培养,抓好重点工程,不断提高基础业务、行政管理、社会公共服务信息网络化水平,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二发展方针

  坚持"统筹规划、省厅推动、应用主导、联合建设、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方针。

结合省情,突出重点,科学论证,分步实施。

  三、实施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实施原则

  1.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原则

  信息化是一个规模宏大的系统总工程,涉及面广,技术性强,具有很强的复杂性、互联性、动态性、长期性和统一性。

因此,将"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贯穿于信息化建设各个环节之中,是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信息化工作的基本原则。

  2.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原则

  结合我省实际,对资源共享的理解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数据共享,共享内容包括各基础业务中的共同部分、综合统计数据、政策法规、公共经济参数等;二是基础设施共享,包括主机系统、数据库系统、网络设备和通信信道等;三是技术人才共享,应当将信息人才统一专业管理,集中使用,人尽其才,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其整体效能。

  3.技术原则

  信息化建设要严格按照系统工程的方法进行。

采用一项技术或一种产品前,要从实用性、可靠性、先进性、开放性、安全性、可扩充性、可维护性、易操作性等方面进行考察和论证。

  4.政策与管理的互动关系原则

  要求决策部门在制定政策时要充分考虑到信息化管理的可行性,每一项政策的出台,都应该经过信息化管理可行性论证。

这是因为政策与管理的关系是互动的。

一方面,政策对管理起着决定性作用;另一方面,管理反作用于政策。

尤其是信息化管理更要求政策具备科学性、一致性和规范性,否则,不科学的、任意性强的政策会给管理带来非常大的先天性麻烦,造成系统开发工程成本成倍加大、工期成倍延长,运行与维护成本高,不利于扩充和发展,严重时会摧毁整个已有信息工程的基础。

  5.科学论证、健康发展原则

  建立专家论证制度。

在信息化进程中,对一项工程、一种技术的可行性,要经过科学论证,从而减少错误和降低盲目性。

要试点先行,在成功基础上,总结经验,形成规范,加以推广,走健康发展之路。

  二"十五"目标

  建成覆盖全省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网络平台,实现省内社会保险信息资源、劳动力信息资源共享;加快建设社会保险和劳动力市场等基础业务管理信息系统;按劳动部规定建设中心城市资源数据库;研究开发宏观决策系统一期模型;逐步实现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办公电子化,政务信息化;建设"网上社会保险"和"网上劳力市场"。

使我省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和服务水平实现一个大的飞跃,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四、分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2001.10-2002.6,制定"十五"规划,制定信息化标准和制度,建立信息化体制和运作机制,建立省市两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内部局域网络,研究制定全省信息网络平台方案并进行试点市与省厅的广域联接,研讨五项保险信息系统整合方案,研讨中心城市资源数据库建设方案,进行办公自动化建设试点。

  第二阶段2002.7-2004.6,建成覆盖全省的信息网络平台,对现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应用系统进行整合,实现同城内基础数据共享,加快劳动力管理信息化建设,进行中心城市资源数据库建设试点并推广,在省级信息中心着手建设社会保险数据仓库和辅助决策系统,实现省市县三级办公自动化,建立覆盖全省的劳动和社会保障网站,为加快发展夯实基础。

  第三阶段2004.7-2005.12,在前两个阶段基础上,对信息化各个方面持续不断地进行丰富、深化、完善和提升,实现网络畅通、资源共享、办公高效、决策科学、服务社会化的信息化目标,并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五、重点工程

  一标准化工程

  着手制定一系列信息化标准和制度。

凡国家或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有规定的,要予以转发和执行;对于上级没有规定的,或有规定但不详尽的,要制定相应的省级标准和规范。

需要制定的标准有:各项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劳动力管理信息系统数据项标准、信息分类编码标准、数据接口标准;中心城市资源数据库建设规范、劳动和社会保障卡技术规范及审批制度、IP规划标准、网络管理制度、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管理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管理规定、专家论证制度等。

  二网络工程

  先在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内部建设局域网,在省、市、县每一级确定一个网络中心,在一个城市内建立城域网,在此基础上省、市、县网络中心之间互联,形成覆盖全省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网络平台。

五项保险以及劳动力市场共用一个广域网络出口,既使办公场所不在一起,起码能够共享广域网络设备和通信信道,降低建设成本和运行成本。

  三核心基础业务应用系统工程

  社会保险基础业务应用系统包括以下内容: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基金监督。

  劳动管理基础业务包括:劳动力市场、就业服务、劳动监察、劳动工资、职业技能开发、工资价位等。

  在同一规范下对于核心基础业务应用系统进行整合和建设,在取得试点成功基础上,加快向全省推广步伐,实现同城内乃至全省范围内基础信息资源共享。

  四政务信息化工程

  政务内容包括:政策法规库、一般资料库、公文流转、移动办公、信息发布包括对内和对外、对外服务请求受理、财务管理等。

加快全省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办公自动化和政府上网工程建设,初步实现办公高效化、信息资源化、传递电子化、管理决策科学化。

  五社会保障卡工程

  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社会保障卡建设的有关规定,在省厅统一规划下进行社会保障卡的建设。

  六数据库工程

  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相关要求,研究中心城市资源数据库建设的模式、内容、实施方法和运行方式,先做试点,成功后再全面推开。

  七辅助决策工程

  利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等先进技术,借助于来自统计学、人口学、经济学、社会学以及金融保险等领域的专家,研究开发辅助宏观决策系统一期模型,提高省厅的知情能力和科学决策能力。

  六、环境建设

  一组织领导环境建设

  信息化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加强组织领导,是信息化建设顺利开展的关键。

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把信息化作为一项全局性的战略任务,切实摆上重要位置。

  要建立全省统一的、有权威的信息化管理体制及其组织结构,保证信息化建设按照全省总体规划,有计划、分层次、有步骤实施。

各地区、各部门要树立全局观念、互相支持、互相配合。

  二信息化人才环境建设

  全球信息化使信息技术人才在长期内具有较高的稀缺性。

我们要积极面对人才竞争的压力,要清楚地认识到,搞好信息化,必须建设并依赖一支年轻朝气、掌握着先进信息技术的人才队伍,要坚信人才的培养与建设是搞好信息化工作的根本立足点。

要把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来抓,尽快制定培养、吸收、稳定人才的政策,努力营造用好人才、吸引人才的良好环境。

  三经费筹措

  1.在省厅统一规划下,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认真做好预算,向当地财政积极申请建设经费。

  2.在业务许可的情况下,积极与金融部门联合开发,或利用现有信息化系统,发展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

  3.广泛开辟投资渠道。

可本着谁投资谁获益和财政补贴相结合的原则,争取多方面的投资。

  4、对于前台应用部分,在财政拨款不足的情况下,应允许合理收取适当费用。

  

目录
设置
设置
正文字体
微软雅黑 黑体 宋体 楷体
字体大小
A-22 A+
保持设置恢复默认
免责声明: 本站法规是本网编辑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本网并不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法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15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本站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同时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